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工作动态

严格监管 高效复垦 守护土地资源——斗门分局扎实推进临时用地复垦工作

  为切实保护土地资源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,市自然资源局斗门分局多措并举,严格履行临时用地复垦监管职责,取得显著成效斗门区历史临时用地超期项目已复垦面积约246公顷,完成总任务约90%。

  动态监管:压实责任与全流程跟踪

  (一)责任体系构建与动态台账管理

  严格依法履行临时用地复垦监督管理职责,核心在于构建责任清晰的监管体系。斗门分局组织人员结合省、市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要求,系统梳理建立历史存量临时用地待落实土地复垦台账,对每宗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逐宗核查,并及时上报斗门区自然资源专题会研究,通过层级联动压实土地复垦工作主体责任,实现对每宗临时用地使用情况、复垦进度的全周期动态跟踪。

  (二)靶向督导与质量管控机制

  在责任落实的基础上,斗门分局通过精细化督导确保工作落地。针对历史存量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台账,逐宗发函至用地单位,以书面形式明确提醒其尽快落实土地复垦义务,同步告知逾期不复垦将承担的法律后果,并强调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落实复垦工作的,将依法移交土地执法部门查处。同时,建立定期督导机制,安排专人督促用地单位严格按照复垦方案施工,在现场巡查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,从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层面保障复垦质量。

  (三)示范引领与社会氛围营造

  动态监管的实效不仅体现在任务推进上,更体现在示范效应的形成上。通过动态跟踪、定期督导与现场技术指导的有机结合,斗门分局助力企业合规高效完成复垦工作,成功推动珠海大道(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)扩建工程项目、珠海隧道工程TJ2标段项目等2宗临时用地高效完成复垦,平岗至港昌原水项目复垦工作也进入收尾阶段。这些典型案例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,更在全社会营造了珍惜土地资源的良好氛围,形成“监管有力、企业主动、公众关注”的良性互动格局。

  复垦前

图片

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(一标段)临时用地项目

图片

珠海大道(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)扩建工程项目

  复垦后

图片

图片

  小林联围斗门段海堤百年一遇防潮洪提升工程(一标段)临时用地项目

  图片

珠海大道(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)扩建工程项目

  长效联动:智慧治理与跨部门协同

  (一)内部联动搭建数字化监管体系

提升临时用地管理效能,离不开内部协同与科技赋能。斗门分局建立耕保、管制、确权等临时用地审批内部科室联合审核机制,通过并联共享临时用地审批和土地复垦方案数据材料,实现审批与复垦工作的无缝衔接。同时,依托信息化手段,及时滚动更新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临时用地信息系统、省土地整治一体化监管平台中的临时用地审批信息与复垦工作信息,确保临时用地从审批到复垦的全周期透明可控,让数据“多跑路”,让监管“无死角”。

  (二)税政联动形成闭环管理机制

  跨部门协作是推动复垦工作的重要支撑。斗门分局联合税务部门落实耕地占用税征退机制,构建“审批—监管—验收—退税”全链条闭环:在用地审批时同步抄送税务部门,督促用地单位依法履行纳税义务;待复垦验收合格后,依法退还税费,通过经济杠杆实现“用地有成本、复垦有动力”的正向激励,从源头上提升用地单位落实复垦义务的主动性。

  (三)检政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体系

  为强化监管刚性,斗门分局联合区检察机关开展临时用地监督管理磋商和外业核查,依据《土地管理法》《土地复垦法》等法律法规,严格要求土地使用权人落实复垦责任。同时,积极参与司法部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,通过典型案例公开、以案释法等方式,向用地单位和社会公众普及土地复垦的法定要求,引导形成“知法、懂法、守法”的法治环境。此外,通过多渠道、多形式开展珍惜保护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工作,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度和社会参与度。

  未来展望:深化监管与协同共治

  下一步,斗门分局将重点深化动态监测机制,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复垦进度跟踪和质量验收标准,推动复垦工作从“完成任务”向“提质增效”升级,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实现高效复垦、可持续利用。在此过程中,进一步呼吁各用地单位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主动履行土地复垦责任,与政府部门携手构建“共建、共管、共治”的土地资源保护格局,共同守护绿水青山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

政务微信
手机APP
无障碍